說起夾河,別看它現在風平浪靜的樣子。
夾河在歷史上被稱之為“害水”,曾給兩岸人民帶來巨大災害。
傳說……
過去的夾河,河水很旺,一到三伏天,下起大雨,河水怒吼著沖破堤岸,象脫韁的野馬沖進了村莊,連牲畜帶樹木,一掃而光,莊稼顆粒不收。特別是大屋村到兩甲莊一段,河道在這里拐了個陡彎,沖擊力就格外兇猛,天長日久,就在山崖底下形成了一個不知有多么深的大灣。陰天的大灣,血綠血綠的。
人們都說,那灣里有只老憋精,在夾河興風作浪。要想讓夾河太平,就必須在山崖頂上蓋一座寺院,鑄一口大鐘壓在那里,就可以鎮住那老鱉精,使他不敢輕舉妄動,夾河也就太平了。
人們很快集資,在山崖之巔建起了一座寺院。山頂地方小,寺院建的不大,,可起了個很響的名字,叫作“金堆寺”。福山人早早地就外出經商了,對發財早就有執著的追求。
寺廟修好之后,就有一個大和尚帶著兩個小和尚住了下來,過著晨鐘暮鼓的歲月。說來也怪,果然在一段時間里,夾河不發大水了,人們就說,是那寺鎮住了老鱉精,使他不敢再鬧事了。
再說那寺里的大和尚睡覺十分驚醒,一點風吹草動他就睡不著了。金堆寺夜里總是有響聲,山崖下邊的大灣里唿隆唿隆的,有時還聽到河沿上咣當咣當的響。天不亮就溜達出廟門,可看看那灣,那河,也沒有什么異樣的情況。什么在鬧動靜?這個疑團一直纏繞在他心間。
突然有一天早晨,大和尚發現了一件奇怪的事:寺院里樹上吊著的那口大銅鐘,渾身上下濕漉漉的,還直往下滴水。燥熱的天氣,這銅鐘上的水是怎么來的呢?大和尚好生納悶,不由得留神這口大鐘了。這天夜里,在朦朧的夜色下,大和尚看見那大銅鐘一跳,就離開了大樹落到了地上,又轉著,蹦著,出了寺院到崖下去了。不大的功夫,崖下的灣里鬧出了動靜,一個勁地唿隆。“哦!原來如此呀!”大和尚恍然大悟,“怪不得你渾身濕漉漉的,原來是你夜間不安生,跑到大灣里瞎唿隆。”
大和尚讓唿隆聲攪得睡不著覺,索性等著看個究竟,天傍亮的時候,唿隆聲停了,大銅鐘又轉著,跳著,蹦噠回來了,一蹦,又自個兒掛到了大樹上。大和尚氣的二話不說,操起一根大棒子就去敲那銅鐘,震得山動地搖,仍口中念念有詞:“說啊,你晚上折騰啥去了”但是,大和尚并未能改變大銅鐘的行徑,銅鐘夜里還是從大樹上跳下來,到大灣里去唿隆。
后來,大和尚偷偷地跟了去,看到的卻是另一番情景,原來是大銅鐘在和老鱉精打仗。打得可厲害了,從水里打到岸上,在河沿上打,在河塘里還打,一直打到寺院外的草地上。一會兒老鱉精把大銅鐘撞翻,一會兒大銅鐘又把老鱉精扣在地上。酣斗很久,仍舊難分勝敗,但銅鐘總是多少占點上風。就這樣,每天夜里都要打,打到天傍亮,老鱉精就回到灣里去,大銅鐘就回到寺院來。
大和尚想:“原來夾河真的有老鱉精,近日夾河的風平浪靜是你的功勞啊。”便再也不找銅鐘的麻煩,將銅鐘供奉起來。
隨著時間的變遷,夾河上的金堆寺早已消失。傳聞寺里的大銅鐘順著大洋飄到了錢塘江入海口處,被佛家四大名剎之一的靈隱寺供奉起來。
新中國成立后,經過對河堤進行了五次大修,門樓水庫興建后,水患才基本解除,逐步由害河變為益水,是煙臺的母親河,也是福山境內最大的河。現在沿河的河濱路也一直南沿至門樓水庫,一路風光旖旎,游人不絕。
煙臺福山大櫻桃馬拉松賽道經過迤邐的外夾河,奔跑在夾河邊,仿佛穿越到千年的傳說中,寺鐘夜斗的畫面在眼前呈現。在這座古韻的小城里,一起為愛享跑吧~